2014年6月25日 星期三

2014 06 26 學童學習修復石滬技術 先民智慧扎根環境教育(王嬿淳059)

台南大學附屬小學師生一行37人,昨天到新屋鄉學習石滬修復技術,體驗先民捕魚的智慧,他們挽起袖口與褲腳,雙手搬運石頭一塊塊堆疊,雖然汗流浹背,但開心上了寶貴的一課。新屋鄉蚵間村有台灣本島最大的石滬,新屋鄉愛鄉協會石滬召集人葉曾孟表示,石滬是大型捕魚陷阱,曾是沿海居民漁獲重要的來源,營造一座石滬,就像營造一個生生不息的生態池,裡面蘊藏小魚小蝦,才能吸引大魚進駐。隨著捕魚技術進步及海洋汙染等因素,沿岸大魚變少加速石滬漁業沒落,新屋鄉愛鄉協會將石滬轉型為海洋生態教室,從石滬漁業文化調查、石滬田調新書發表、石滬修護工作假期課程訓練,按部就班讓環境教育深根。學生李采諭說,打造石滬是大工程,有的石滬甚至要十幾年才能完工,相較於現代人總是講求快速,這種慢工出細活的建造法,可以讓石滬延續使用超過上百年;學生洪紹畬也說,祖先用石滬捕魚,會把小魚放掉,正是老師教過不要「竭澤而漁」道理,老祖先有永續利用的概念,值得學習。南大附小指導老師張景傑表示,石滬對學童來說是珍貴的文化資產,透過學習修護石滬的技術,學習先人智慧及傳承老祖先對待大自然的態度,蚵間村的石滬群絕對有資格申請為「文化景觀」,在「文化資產保存法」下得到更完善的保護。 

參考資料http://www.chinafoundation.org.tw/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9

2014 06 26 後龍外埔石滬 見證早年漁民智慧(王嬿淳059)

中國時報【黎薇苗栗報導】
澎湖縣七美鄉的雙心石滬名聞遐邇,浪漫的心型造型,成為遊客朝聖地,更是情人們見證愛情的知名景點。台灣本島僅剩苗栗縣後龍鎮外埔漁港還有「合歡」與「母乃」兩座石滬,石滬主人仍利用海水漲退潮的水位差捕魚,經濟價值雖不如以往,卻留給後代子孫最好的文化資產。
後龍鎮文史工作者王啟仁說,外埔石滬已有三、四百年歷史,從清朝到日據時期是後龍地區主要經濟生產活動之一;五年代,中港溪出海口以南到後龍溪出海口以北,海岸線上綿延廿八座石滬,每座石滬除了有名字,也各有主人。
合歡石滬總長度約四五公尺,母乃石滬範圍較小,約二八公尺,九十四年五月間,合歡石滬被海浪襲毀十餘公尺。早期漁民就地取材,撿拾海邊的磯石交錯砌築成ㄇ字型,利用海水漲退潮的水位落差捕魚。漲潮時海水淹蓋整個石滬,魚群隨著海浪游進石滬覓食,退潮時困在石滬,漁民則趁隙入內捕撈。
石滬為私人財產,每座石滬股東有捕撈漁獲權利,也有維護石滬責任;石滬漁獲量一直都受到潮汐、季節影響。
自古以來以農曆為基準日,「巡石滬日權」是依股東數來分配、輪流,分配日期數以五的倍數計算,持股較多的大股東,每十天輪到巡滬撈捕一次,小股東則可能間隔廿五天才輪到。
王啟仁說,丈量石滬的單位為「禪」,一個大人雙手平伸張開的距離叫做「一禪」,每名股東因為持股數不同,所分配的維修區域也不同,平日僅需稍作維護,如遇颱風或強勁的東北季風,負責的股東須聘請工人來填石滬。
石滬漁量早已不如以往,也無法藉此賺取基本工資,但這些年紀超過六十歲的石滬主人,依然盡力維護石滬,盼能讓後輩了解早年漁民與大海鬥智取勝的生活方式。

參考資料https://tw.news.yahoo.com/%E5%BE%8C%E9%BE%8D%E5%A4%96%E5%9F%94%E7%9F%B3%E6%BB%AC-%E8%A6%8B%E8%AD%89%E6%97%A9%E5%B9%B4%E6%BC%81%E6%B0%91%E6%99%BA%E6%85%A7-213000345.html

2014 06 26 澎湖南方四島 珊瑚礁復育(王嬿淳059)

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突「棘」澎湖南方四島行動,一連兩天在東嶼坪西吉海域進行珊瑚礁總體檢,並清除棘冠海星,但沒有發現棘冠海星的蹤跡,珊瑚礁生態也明顯復原,海域生態平衡見成效,都讓相關單位振奮。

海管處表示,去年在西吉嶼東南方的珊瑚礁海域,共移除平均大於35公分的成熟棘冠海星181隻,今年在同一個海域未發現棘冠海星蹤跡,珊瑚礁也未有被啃食的痕跡,同時發現有相當多新生的珊瑚個體。

另外,8條測線調查結果,珊瑚覆蓋率平均達到62%,其中東嶼坪海域珊瑚礁覆蓋率更高達75%,並發現棘冠海星天敵、罕見的大型大法螺;西吉嶼珊瑚覆蓋率從去年的46%,提高到今年的65%,顯示西吉嶼東南方的海域珊瑚礁生態逐漸復育當中。

海管處指出,西吉嶼海域突「棘」活動今年是第4年,移除數量從100年的100隻,逐年升高,102年達到181隻,去年移除行動選在棘冠海星繁殖前夕,研究人員將所移除的棘冠海星解剖後,發現每隻海星生殖腺都非常飽滿,族群也因生殖聚集呈現不均勻的分布狀態,且開始配對。

今年同一海域沒有出現棘冠海星族群,原因仍待繼續追蹤,但當地珊瑚礁生態明顯復原,海域的生態逐漸平衡,令人欣慰。
2014/06/26 聯合報】http://udn.com/


參考資料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1/8765033.shtml

2014年6月20日 星期五

2014 06 20 石滬體驗 淡水一日遊 (楊孟錕1099416056)

一般民眾所熟悉的石滬,即是澎湖的「雙心石滬」!但石滬為早期沿岸漁民主要的經濟來源,如今漁貨量已大不如前,新北市政府為輔導傳統漁業轉型,並隨著石滬整建工程完工在即,特別與淡水區漁會合作,推出「擁抱淡水-夏日漁村體驗行」一日遊活動,活動除有藍色公路觀光導覽、手做魚拓DIY體驗等內容,安排傳統石滬捕魚文化體驗。活動日期自712日起,連續3週六、日開團,共6梯次,每梯次160個名額,原8項行程市價1200元,優惠每人600元,自63日起於淡水區漁會網站開放報名,額滿為止。


推廣休閒漁業文化與輔導傳統漁業轉型,一直是農業局重要施政方向,石滬捕魚技術是早期漁民利用水流跟潮汐變化,以石塊堆砌在魚類資源豐富的水域,藉由漲潮時將魚類隨海浪帶入,待魚類因退潮而被困在其中後,再進行漁獲捕撈。
如今石滬捕魚已經沒落,這項傳統捕魚技術也漸漸失傳。新北市在今年暑假推出的夏日漁村體驗行程,不僅安排民眾體驗淡水的傳統石滬漁業,更推動資源復育,放流九孔苗讓漁業永續發展,也以漁拓與織網等手作體驗,與民眾分享漁業文化及漁村甘苦的體驗,讓民眾對淡水漁業文化有更深一層瞭解。 淡水區漁會表示,參加套裝遊程的朋友還可獲得精美的伴手禮,活動詳情歡迎上新北市淡水區漁會FACEBOOK粉絲團或新北市淡水區漁會網頁查詢。

2014 06 20 石滬研習營 澎湖文化新體驗 (楊孟錕 1099416056)

為了讓民眾和大學生,能更深入了解澎湖石滬文化,澎湖海洋文化協會特別針對大學生特別舉辦石滬工法研習營,另外針對社會人士量身定做了石滬文化體驗營,讓民眾藉由親身接觸的機會,了解這項澎湖最具特色的漁業文化。

澎湖「石滬」漁業,是最具文化特色的漁業活動,為了讓民眾了解這具文化活動,澎湖海洋文化協會特別舉辦了石滬工法研習營及石滬文化體驗營,根據協會秘書長林文正表示,這兩項體驗活動最大的不同就是工法研習營是針對石滬文化有高度興趣的民眾所辦理的。

至於文化體驗營則是以觀光的角度,帶領民眾去體會石滬文化


林文正表示,石滬文化體驗營共有兩梯次,分別於2014 7/24268/2325日辦理,至於八天七夜的工法研習營,則是從7/29日開始到8/5日辦理,他表示有興趣的民眾請提早把握機會,及早訂機位,以免錯失良機。

2014 06 20 澎湖石滬出書囉!!!海田石滬(精裝繪本) (楊孟錕 1099416056)

書名:海田石滬


                  出版機關:澎湖縣政府文化局

/編者:劉伯樂 文圖版時間:9911


故事發生在1937年,在澎湖縣七美鄉東湖村的海邊,顏恭先生正僱工興建魚滬。這是一場人類與魚類的戰役,但是首先出現的竟然是四隻冷嘲熱諷的動物,鷺鳥、貓、紅燕鷗、山羊。


牠們冷眼旁觀看著人類在做一件好像很蠢的事,各種毒舌的話都脫口而出。貓用不耐煩的語調說:「用石頭圍成的滬也可以捕魚?真不知道這些人類在想些什麼?」鷺鳥馬上跟著說:「從來沒有聽說用石頭築成圍牆也可以捕魚。」南來北往的紅燕鷗,也以一付老江湖的聲調說著:「有竹子編的滬,有樹枝編的滬,石頭做的滬?從來沒有看過。」但是最毒的還是山羊:「如果用石頭可以捉到魚,那麼石頭上也可以長出青草來了。」


在兩個不規則布袋形狀的石滬完工後,海水漲潮帶來大批魚類時,這四隻動物頓時啞口無言,但牠們也是石滬的受益者。鷺鳥和紅燕鷗早就填飽了肚子,貓也趁機偷了一條臭肉魚,躲到屋角下享用,而山羊只能迎著海風啃食石頭縫隙間長出來的野草。


這四隻動物少見多怪,不知道澎湖人的智慧與巧思,百聞不如一見,一見就馬上鴉雀無聲。現今世界中保留最多、最完整的石滬就在澎湖,而白沙鄉吉貝村就有八十八口石滬,堪稱世界密度最高的地方。而眾多石滬中,視野最好、造型最美的當然是七美雙心石滬,雙心石滬曾於民國九十年被票選為澎湖縣歷史建築十景之一,目前為澎湖縣定文化景觀。


壯闊!雙心石滬,漲潮帶來魚貨,舖成忙碌季節;退潮留下美景,見證美麗愛情。

2014年6月19日 星期四

2014 06 20 大海就是教室 澎湖師生潮間帶上課(by林宏仲)


大海就是教室 澎湖師生潮間帶上課

澎湖小朋友的鄉土課程,大海就是教室,充滿歡樂和驚奇。湖西鄉果葉國小的學生,短褲輕便服裝跟穿潛水衣的校長,直接殺到潮間帶上課,傳統的石滬、立竿網,變成他們的教材,一堂課下來,學生說真是太好玩了。這大海就是教室,這種課大家最高興,看準漲退潮時間帶著孩子們走向潮間帶。大海茫茫怎麼抓?這石塊圍起來的石滬,就是老祖宗的智慧。而這位水中矯,正是帶頭上課的校長。佈下天羅地網,大家一起拉網,最興奮就是這一刻。石滬抓魚,是利用潮汐起落,在潮間帶堆砌圓弧形的堤岸,澎湖各地的石滬總數有580口之多,住在澎湖的孩子,當然不能不知道石滬是甚麼。(民視新聞 林樹銘 澎湖報導)

詳全文 大海就是教室 澎湖師生潮間帶上課-生活消費新聞-新浪新聞中心 http://news.sina.com.tw/article/20140530/125690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