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17日 星期四

2014 04 17吉貝石滬文化館介紹(王嬿淳059)



四周海域擁有80餘口石滬的吉貝,素有「石滬之鄉」的雅稱。因此澎湖采風文化學會在2004年,以吉貝的石滬漁業資源,向文建會申請補助,設立了一個地方文化館,來做為發揚石滬漁業文化的基地。本館是一個民間的地方文化館,也是一個另類博物館,雖然只有一個由澎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提供的約30平方公尺的展示室,卻擁有將近900公頃的海域展示空間。藉由展示室中模擬的海底世界及為數有限的展示品,來搭建引導人們走入石滬現場的橋樑。本館成立第一年,先進行建物改善、各項展示建置,及解說人員培訓。第二年正式開放參觀,並辦理各項推廣活動,及進行現場石滬的修復,充實展示內容。第三年除了繼續執行上述的工作之外,又開始嘗試組織修理石滬的匠師,以厚植持續維護石滬的社區力量。本館成立迄今,在社區居民的配合下,已修復了近40口的石滬,出版石滬漁業影碟一片,石滬相關書籍二冊;辦理過石滬修建公法研習營兩期,石滬文化體驗營八梯次。今後將把在地人才的培育列為核心工作,以建構地方永續、發揚石滬漁業文化的機制。






根據洪國雄的調查(1996),吉貝嶼的石滬雖然有88口之多,但是目前有迹可尋的卻只有82口,經本館由西崁山附近起循順時針方向逐一為石滬編號的結果,把吉貝嶼四周的石滬從1號編到71號,過嶼和目斗嶼沿岸的石滬則自72號編到82號。據了解吉貝石滬的分布常常會受到血緣的影響,例如吉貝漁港以東海域的石滬多屬於呂姓居民所有,吉貝嶼北岸的石滬多屬於陳姓人家,歐姓居民的石滬多在吉貝沙尾東側,而莊姓居民的石滬則多建在西崁山沿岸。我們預定在今年到現場去逐一印証過後,再將這些石滬的造形及各項基本資料分別登錄,並列表獻給關心吉貝石滬的朋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