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30日 星期三

2014 04 30 澎湖石滬捕獲的相關魚汛(楊孟錕1099416056)

石滬漁業是一種週年性的漁撈活動,而以海水比較渾濁的秋末到初春為盛漁期,吉貝石滬的主要漁獲除了全年都有的刺規和軟絲仔之外,青嘴、沙毛、鮸、白魚、紅魽、白鱙仔、雞仔魚、象耳和花枝等都會在農曆9月到隔年的1月之間先後湧現。而虎鯊和丁香這兩種全年性的漁獲,也盛產在9月和10月。農曆2月至 8月這幾個月之中常見的漁獲種類相對的減少,主要有青衫、苦鱙仔、煙仔魚、扁學、燕仔魟及水針等。
 1. 青嘴、沙毛
中文名:青嘴龍占俗名:青嘴學名:Lethrinus nebulosus

青嘴和沙毛盛產在8月到10月之間。俗稱青嘴的「青嘴龍占」,主要棲息在沿岸的珊瑚礁、岩礁區外緣或藻床區。常在水深1015公尺的海域活動,以軟體動物、甲殼類及小魚為食物,在臺灣四周沿海及澎湖海域都很常見。俗稱沙毛的「鰻鯰」,平常大多成群活動,形成像球狀的群體,而被稱為「鯰球」,以底棲生物或有機質為食物。第一背鰭及胸鰭具有硬棘和毒腺,刺到人相當疼痛,嚴重時會有休克現象,必須立刻就醫,是澎湖排行第三的有毒魚種。
 
 2. 水針、竹鮻、鮸
中文名:斑鱵俗名:補網師、水針學名:Hemiramphus far

農曆8月開始盛產的魚種,還有水針、竹和鮸。「斑鱵」因為嘴巴形如針頭,所以俗稱為水針,喜歡棲息在熱帶海域珊瑚礁區的水層中,以浮游生物為食物。受到驚嚇或是逃避敵害時,常有躍出水面的動作;是生魚片、握壽司或烤魚等日本料理的上等食材。

俗稱竹鮻的「黃金金鮻魚」,盛產期在8月到11月之間,在熱帶及溫帶海域都有分佈。游泳能力很強,喜歡成群洄游,以礁區的魚類為食物。竹鮻魚群具有攻擊性,潛水相遇時,最好是迴避開牠。

俗稱鮸的「日本銀身」,屬於石首魚科,耳石很大,和附帶的支線很發達,在交配季節會發出聲響。喜歡棲息在渾濁的泥沙底,曾是早年吉貝石滬很大宗的漁獲,盛產期在8月到11月。俗話常說「有錢吃鮸,無錢免吃」,是高單價的魚類。
 
 3. 虎鯊、丁香
中文名:鼬鮫俗名:虎鯊學名:Galeocerdo cuvier

農曆9月至10月登場的主要魚種有虎鯊和丁香魚,這兩種魚在其他月份也有,卻沒有9月、10月的產量多。「鼬鮫」因為身上斑紋猶如虎紋,而被稱為虎鯊;又因為被捕獲時肚子裡常常有海鳥的屍首,而俗稱為鳥鯊;喜歡棲息在沿岸、近海的珊瑚礁環或潟湖區。虎鯊常會漂浮在海面上,露出背部讓海鳥停下來休息,再把尾巴緩緩沉入水中,使整條魚成垂直狀。當海鳥在不知不覺中移動到牠的頭部時,牠就一甩尾,一張嘴,再往上一衝把海鳥吞下肚去俗稱丁香魚的「灰海荷」,是沿、近海中上層洄游性的魚類,具有群游性,以浮游生物及小型無脊椎動物為食物,是白沙北部海域的特產。丁香魚干味道鮮美,價格不低;但是購買時最好先試吃,如果魚干太過堅硬,就可能是廉價的進口貨。
 
 4. 白魚、紅魽
中文名:白帶魚俗名:白魚學名:Trichiurus lepturus

白魚和紅魽也是從9月起開始盛產,俗稱白魚的「白帶魚」,多棲息在熱帶到溫帶沿岸,水比較深的泥底海域,屬全年性拖網漁獲。但是平常因為體型小、容易破損,價格低,都只做養殖漁業的餌料。只有入冬到初春釣獲的,才因為體型肥碩,價格較高,而多供食用。

俗稱紅魽或竹午的「紅魽」,最大可以長到1.5公尺,盛產期在9月到翌年2月,屬於高級食用魚。目前已可以用箱網養殖,但是常有魚虱寄生,業者必須經常用淡水幫牠洗澡,相當辛苦。
 
 5. 白鱙仔、雞仔魚、象魚、花枝
中文名:棘銀帶鰶俗名:白鱙仔學名:Encrasicholina punctifer

農曆10月到翌年春天的漁獲包括白鱙仔、雞仔魚、象魚和花枝等。俗稱的白鱙仔的「棘銀帶」,是大洋性表層洄游魚種,常群游在近海到離岸數百浬處,有時也會進入水質清澈的大型內灣或潟湖區。以過濾浮游生物維生,盛產期在10月到翌年的1月。

俗稱雞仔魚的「三線雞魚」,是一支釣的主要漁獲,喜歡群棲在沿岸礁區海域,因此常常被大量捕獲。三線雞魚從幼魚到成魚,體色和斑紋都有 顯著的變化,幾乎讓人難以確認是同一種魚。

俗稱為象耳、臭肚、楊喂仔或盧喂仔的「臭都魚」,在熱帶地區常棲息於地形平坦的淺水或珊瑚礁區,喜歡成群活動,以海藻及小型無脊椎動物為食物。俗話說:「楊喂仔排無名,刺到叫阿娘」,雖然排在有毒魚種的前三名之外,但是刺到時還是會讓人疼痛難當的。「虎斑烏賊」又稱花枝或烏賊,是製作花枝丸的主要原料;以魚類及甲殼類為食物。到入冬以後產量逐漸增加,漁民釣獲時,多先養在箱網中待價而沽。有時候在網具中會出現花枝生育下一代的葡萄狀白色卵鞘,有保育觀念的漁民就會設法讓卵鞘孵出小花枝來。
 
 6. 苦鱙仔、青衫(青衣)
中文名:印度銀帶鰶俗名:苦鱙、白骨鱙學名:Stolephorus indicus

農曆2月到4月的主要魚種有苦鱙仔和青衫。俗稱苦鱙仔的「印度銀帶鰶」,是近、沿海的表層魚種;具有群游性,以濾食浮游生物維生。一般都以生鮮販售,只有產量多時才會煮熟曬乾再出售。

『藍點鸚哥魚』俗稱為青衫(衣)或紅衫(衣),因為雄魚花紋呈藍色,雌魚呈紫紅色,其實是同一種魚。藍點鸚哥魚在珊瑚礁或岩陰睡覺的時候,會在體外覆蓋一層有粘性的薄膜,以防止被捕食。
 
 7.煙仔魚、扁學、燕仔魟
中文名:巴鰹俗名:煙仔、花煙學名:Euthynnus affinis

農曆4月到8月的主要魚種有煙仔魚、扁學和燕仔魟。俗稱煙仔魚或花煙的「巴鰹」,是表層洄游性的魚類,常成群游動。鰓絲相當濃密,必須藉由快速游動,來促進水中溶氧在魚體中的交換,才不至於缺氧;一經釣獲離開水面,掙扎幾秒後就會斷氣。

俗稱扁學的「扁鶴鱵」,喜歡在表水層活動,當有船舶接近時,會以跳躍滑翔的方式迅速逃開。以6月到8月為盛產期,由於價格低,常被自助餐業者全部收購,因此市面上很少有販售。

俗稱燕仔或燕仔魟的「雪花鴨嘴燕魟」,屬於底棲性魚類,有特殊的牙板,以螺貝類為主食。牙板磨損脫落後,會有新的牙板遞補上來;主要分佈在印度洋到西太平洋水域,以7月至9月為盛產期。
 
 8. 刺規、軟絲仔
中文名:六斑刺河魨俗名:刺規、氣瓜仔、氣球魚學名:Diodon holocanthus

此外,石滬中常見的還有刺規和軟絲仔兩種全年性的漁獲。俗稱刺規的「六斑刺河魨」分佈在溫、熱帶海域,體表有尖硬的刺,牙齒成鳥嘴狀,是無毒的淺海底棲性魚類。遇到敵害威脅時,因為身體圓滾,無法迅速遁逃,就利用胃下方的膨脹囊,來腫大腹部,使體軀呈球狀,身上的硬刺也隨之豎起,好讓敵害知難而退。以甲殼類及海膽為食物,堅硬的喙齒常會折損釣具,令海釣者十分頭痛。

俗稱軟射仔的『萊氏擬烏賊』,屬於鎖管類,有透抽和軟絲仔兩種,和春、秋兩個漁期。外型與花枝相似,但是體內的蛸具,膠質、透明柔軟和花枝的鈣質、白色堅硬有明顯的不同。近年來海底棲地被中國大陸的滾輪式拖網破壞殆盡,軟絲仔無處產卵,多將卵產在海洋垃圾如廢輪胎、網具上,而隨海流飄動磨擦壞死。澎湖海洋生物研究中心於是利用銀合歡製作成聚引礁體,固定在海底,來讓牠們產卵繁殖。
 

2014 04 30 苗栗縣後龍鎮外埔石滬 見證早年漁民生活(楊孟錕 1099416056)

澎湖望安的雙心石滬非常聞名,苗栗縣後龍鎮外埔漁港北邊也有「合歡」、「母乃」兩座石滬,漁民不僅擁有石滬的使用權,至今仍肩負石滬的維修工作,苗栗縣海洋觀光季811日在外埔漁港舉辦,不妨順道走訪堤岸參觀這兩座石滬。
後龍鎮文史工作者王啟仁對石滬文化瞭若指掌,他說,早期中港溪出海口以南與後龍溪出海口以北間,曾有高達28座石滬,每座石滬除了有名稱,也各有主人,但隨著時代變遷,至今僅剩下「合歡」與「母乃」兩座。

石滬是早期漁民以海邊的磯石交錯堆疊而成,利用海水漲退潮的水位差捕魚,漲潮時石滬隱藏在水面下,退潮才能見到石滬的真面目,海水退潮後魚受困石滬成了甕中鱉。

「合歡」石滬長約450公尺,「母乃」範圍較小,約280公尺長,站在外埔漁港的堤岸邊,可以眺望石滬全景。

「合歡」與「母乃」石滬均是私人所有,王啟仁說,潮汐每天不同,加上季節也會影響漁獲量,所以「巡石滬日權」是依股東數來分配、輪流,才不會讓漁獲量較豐的日子,都集中在某些股東身上,舉例來說,有的大股東持股較多,所以可間隔10天就巡滬撈捕一次,小股東則可能25天才輪到,主要都是以五的倍數在計算。

石滬的股東也肩負維修的任務,王啟仁說,因為持股不同,每個股東分配的維修區域也不同,維修的單位稱為「禪」,一個大人雙手張開的距離叫做「一禪」,為了保護石滬免於受到海浪沖刷、坍塌,股東會互相監督維修是否確實。

王啟仁表示,石滬重現的是早期互助合作的精神,但因經濟型態改變,僅剩這兩座石滬見證早年的漁民生活,希望大家都可以為守護石滬文化盡一分力。
*後龍鎮外埔漁港附近的石滬,利用漲退潮的水位差來捕魚,人工築起的石堤高約3台尺。





2014 04 30 桃園新屋石滬群 屹立三百年 (楊孟錕1099416056)

賞石滬不必遠赴澎湖,臺灣本島也有石滬,桃園縣新屋鄉擁有全臺最大石滬群。新屋鄉愛鄉協會舉辦「新屋石滬傳奇──全臺最大石滬田調實錄」新書發表會日前舉行,揭開三百年石滬群的神祕面紗。

 新屋鄉目前擁有十口石滬,它和澎湖石滬最大不同點是,沒有玄武岩和咾咕石,只有大型鵝卵石。新屋鄉雖然無法堆出澎湖有如海上城牆般的壯觀石滬,但因為蚵類動物層層附生,讓卵石緊密相連,大大增加滬堤的堅固。

說到石滬,許多人馬上聯想到澎湖七美的雙心石滬,其實要看石滬不必跑太遠,桃園縣新屋鄉就有10座石滬,可說是台灣本島最大石滬群,其中3座目前還是「現役」,經常可見到當地漁民捕魚的豐收場景。

 「有些石滬原本被遺忘,最近才重新發現的。」新屋鄉愛鄉協會執行長李仁富說,去年田野調查出6座石滬,其中3座仍在使用,狀況良好,後來又新發現4座石滬,估計受到永安漁港築堤效應影響,海砂持續被抽走,露出已被棄置的石滬。

 新屋石滬群 捕魚免出海

 新屋石滬群位在永安漁港附近,每到假日,漁港湧進許多遊逛與吃海鮮的遊客,可租自行車騎往「新屋綠色隧道」,全程4公里,擁有美好景致的林蔭大 道,是北台灣最具人氣的自行車道之一,初秋清晨或午後騎車很舒服。通過綠色隧道,便可來到石滬群所在處,部分石滬估計已有兩百多年歷史。

 石滬是早期常見的捕魚設施,在潮間帶上疊砌石塊堤岸,退潮時阻斷魚群的退路,再利用牽網方式捕撈漁獲,過去搭建一座石滬需要聚集數個家庭人力且相當耗時,民國60年代漁村人口外流,年輕人不再捕魚,石滬少人使用,失去維修而逐漸崩壞消失。

 七美雙心石滬以兩顆心造型聞名,成了戀人最愛的浪漫景點,比較起來,新屋石滬造型較為簡單,但捕起魚來相當實用,80多歲的石滬主人說,一天牽一次或兩次網,平均一次可捕獲20斤左右,去年還有單次1000斤的紀錄。

 新屋海岸潮差2.5公尺,乾潮前一至兩小時是牽網的最佳時機,石滬主人說,牽網通常要兩人合力,拉住兩端的竹竿撐開漁網,由外往內邊走邊趕魚,不過他經驗豐富,一個人輪流牽兩頭竹竿,照樣大豐收。


 遊客換上青蛙裝,與石滬主人一同牽網,短短三分鐘便捕獲不少魚蝦蟹,即使不下海也有收穫,採石蚵、挖海瓜子,晚餐就能開心打牙祭了。
↑新屋石滬估計已有兩百多年歷史,當地漁民至今仍使用牽網捕魚。■陳志源/攝影
↑新屋石滬估計已有兩百多年歷史,當地漁民至今仍使用牽網捕魚。
↑利用潮差捕魚的石滬,今天大豐收。■陳志源/攝影
↑利用潮差捕魚的石滬

2014年4月29日 星期二

2014 04 29 淡水屯山里藏石滬 社區歷史很有料(王嬿淳059)


淡水區屯山里在今年新北市府舉辦的環境競賽中表現不俗,但里長李永清及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郭麗卿覺得「屯山里還可以更好」,開始挖掘社區內部的歷史文化。
其中靠近三芝的六塊厝漁港,過去有少部分居民在沿岸捕魚維生,雖然目前已不多見,但海邊還是能看到以前漁民建造、用來捕撈漁獲的「石滬」。
郭麗卿說,其實原本並不知道屯山里有石滬,直到2007年籌辦花海節時,合作單位研究屯山社區的歷史,發現「屯山有13座石滬,比原本記載的2座還多」。
李永清跟郭麗卿討論後,決定在發展屯山里的環境綠美化外,開始蒐集有關屯山里歷史。
李永清負責「勘查地物」,而郭麗卿負責「說服里民」,最後里民認同兩人的做法,並積極配合,讓環境評比獲得好成績外,也初步整理出屯山歷史。
李永清說,「由於屯山里靠山又靠海,所以地理資源豐富,歷史發展也多元。」
李、郭兩人為了復育鯝魚而在大屯溪架設「魚梯」,發動里民擔任志工,整理漁民擺放漁船、漁具的「罟寮」以及歷史味十足的閩南式建築「德安居」等,在李永清、郭麗卿及里民的努力下,環境及古蹟維護都有明顯改善。
郭麗卿說,「罟寮跟德安居的歷史都超過百年,在與耆老的聊天中,才知道屯山真的很有歷史。」
李永清說,「未來希望可以將屯山里的石滬發展的像澎湖雙心石滬一樣,擁有屬於屯山的社區特色。」


【2014/04/29 聯合報】http://udn.com/


全文網址: 淡水屯山里藏石滬 社區歷史很有料 | 大台北 | 地方新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2/8642183.shtml#ixzz30HGjusO6
Power By udn.com 

2014 04 29石滬抓魚、訪燈塔 划舟低碳遊澎湖(王嬿淳059)

澎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降低觀光對環境造成衝擊,4月登場的「澎湖新鮮玩」,將以低碳方式,帶領遊客深度探索特色美景。澎管處表示,「澎湖新鮮玩」遊程,分為一日遊的「吉貝石滬文化體驗營」、「湖西潮間帶生態體驗營」,及以燈塔為主題的兩天一夜「七美東吉守護者體驗營」獨家行程。
在地達人將帶領遊客,體驗好玩的「石滬」與「抱墩」抓魚,觀察潮間帶生態、感受「奎壁聯輝」美景,也可進一步探訪位於西嶼漁翁島全台最老的洋式燈塔,及繁華一時的東吉嶼與七美燈塔。
為符合低碳綠色旅遊精神,每一個遊程中,除了安排體驗獨木舟、試乘電動機車、自行車,品嘗用在地食材入菜的美食,並住宿環保旅店。
每一遊程開放四梯次,每梯次限額25人,還推出限量攝影團,首度針對推出低碳生態遊程的旅遊業者祭出獎勵,有興趣的旅遊業者可逕洽澎管處,相關遊程請上網http://www.funpenghu.com.tw/報名。
【2014/04/01 聯合報】http://udn.com/


全文網址: 石滬抓魚、訪燈塔 划舟低碳遊澎湖 | 高屏離島 | 地方新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6/8584052.shtml#ixzz30HEeqRe0
Power By udn.com 

2014年4月18日 星期五

2014 04 18修石滬快沒人 外埔技藝傳承小學童(王嬿淳059)


苗栗縣後龍鎮「合歡」與「母乃」兩座石滬,修補技術僅剩耆老熟稔,外埔社區發展協會昨天舉辦石滬技藝傳承活動,指導外埔國小學生挑石修繕,也打算成立石滬維護協會,保存珍貴文化。
合歡石滬位於外埔沿海,已有300年歷史,見證早期漁民捕魚智慧,也成外埔地區珍貴資產,去年受颱風影響,合歡石滬受損,經居民集資及爭取經費於今年初修復。
外埔居民深感石滬堆砌技法,需要永續傳承,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許素瑋說,外埔人口外移、老化嚴重,懂得修繕技術不到10人,要如何保護石滬資產,讓人憂心忡忡。
為避免技藝失傳,社區發展協會昨天邀請外埔國小四十多名學生,參與石滬技藝傳承活動,由耆老帶領學生選石材、挑石,指導學生正確修繕,「畢竟每顆石頭形狀、位置與斜度都不同」。
「一代一代傳承下去,才能讓石滬永久保存」許素瑋說,歷經去年大規模修復,發現習得修繕技術的人,越來越少,希望能有更多年輕人能延續這項傳統技藝,也能了解石滬保存的重要性。
外埔國小校長李淑媛說,學校鄰近合歡石滬,學生參訪多次,但頭一次體驗挑石、修繕,都覺得很新鮮;不少孩子也自備雨鞋,挽袖跟著耆老扛石,直呼是難得的經驗。
許素瑋說,安排石滬技藝傳承活動是第一步,將準備成立石滬永續維護協會,讓更多人能一同守護外埔沿岸的重要資產,讓石滬世代傳承下去。

2014.04.18許勝雄代位求償立院損失 反黑箱服貿民主陣線拒絕by林宏仲(1099407040)

許勝雄代位求償立院損失 反黑箱服貿民主陣線拒絕
立法院長王金平(中)18日公布太陽花學運後,立院議場設備遭破壞重建的修繕經費大約285萬元,工總理事長許勝雄將「代位求償」負擔這筆修繕費用。中央社記者施宗暉攝 103年4月18日
立法院長王金平(中)18日公布太陽花學運後,
立院議場設備遭破壞重建的修繕經費大約285萬元,工
總理事長許勝雄將「代位求償」負擔這筆修繕費用。
中央社記者施宗暉攝 103418
立法院長王金平今(18)日表示,經過估算的結果,反服貿學生佔領立法院議場期間,造成的損壞金額大約是285萬元,將由工總理事長許勝雄「代位求償」,負責所有的修繕金額;不過「反黑箱服貿民主陣線」表示:民眾先前捐助此次運動的結餘款已足以支付此一款項,願意自行支付285萬元損壞金額,拒絕許勝雄先生的「代位求償」。

反黑箱服貿民主陣線召集人賴中強表示,感謝運動過程中所有民眾出錢、出力、捐輸物資的協助,但是歉難接受工總理事長許勝雄先生的「代位求償」,主要基於兩點原因。第1個原因是,許勝雄「代位求償」賠償立法院後,將由許勝雄取得立法院對青年學生的求償權,日後許勝雄可決定是否對個別行為人提起損害賠償訴訟,甚至可聲請假扣押,滋生無謂糾紛,不能真正解決問題,且與多數國人之期待不符。
2個原因則是,在兩岸協議監督法制不健全的情況下,全國工業總會多次施壓要求立法院盡速通過兩岸服務貿易協議,這正是造成先前黑箱服貿粗暴闖關的原因之一,而全國工業總會多次反對調漲基本工資,也是青年貧窮化的原因,就理念上實在無法接受許勝雄的「好意」

2014.04.18 建造石滬的必要條件 (楊孟錕 1099416056)

建造石滬的必要條件
 1.要有石材

『一般石滬堆砌由玄武岩覆蓋防止被海浪衝垮,玄武岩內包含老古石,由於老古石含有碳酸鈣遇酸雨分解為碳酸氫鈣流入岩縫,等碳酸氫鈣還原為碳酸鈣具固結黑石之用,所以不易倒塌。』

2.潮差要大
 『石滬利用漲潮讓魚流入,退潮海水由石縫排出,魚被石塊擋住的原理來捉魚,因此潮差越大,集魚效果越好。』

3.風力要強
 『風越強,魚越易入滬內,而澎湖冬天東北季風旺盛,因此石滬漁業雖是全年性的,但冬季才是主要的捕獲季節。』

4.珊瑚礁棚面積要廣大
 『魚礁形成之湧昇流和渦流有利餌料生物繁殖,而使魚群滯留,且礁棚水淺,便於人工堆砌石頭。』

石滬的基本材料-老古石及玄武岩
 『澎湖沿海珊瑚礁環佈,潮間帶有廣佈的珊瑚礁群。珊瑚死後,形成的化石珊瑚礁,就是澎湖人所謂的老古石。』
 『玄武岩是基性岩漿噴發後,熔岩冷卻而成的火山岩。玄武岩是組成地殼海洋板 塊的主要岩石,因此成為地表分佈最廣的火成岩之一,玄武岩熔岩停留後溫度慢慢降低,當岩體冷卻收縮會與周圍岩石垂直面形成柱狀節理,加上風化與侵蝕,裸露於地表的柱狀節理在形態和種類上豐富多樣,讓澎湖玄武岩成為全臺僅見、世界少有的地質景觀。』

『「澎湖廳志」「物產篇」說:「老古石,府志作螻蟈石,云生海中,皆鹹鹵結成,粗劣易腐。拾運到家,俟鹹氣去盡,即成堅實,以築牆,砌屋皆然。」可以用來 蓋房子、砌防風牆還能種花種草。
砌防風牆是容易些,把老古石從海中運送到田裡,請個專業師傅,就堆積起來了,蓋房子可就講究了,澎湖有句俗諺「要娶某,先擔三年老古石。」蓋個房子,可要花上功夫,一塊塊老古石親從海裡邊挑回家,等鹹氣散盡,老古石要一塊一塊 疊起來。這樣的拼裝工作是很有難度的,石頭要轉轉放放看,不適合要換另一個,或拿斧頭修修砍砍,直到裡裡外外石頭都能交錯密合。』

石滬的建造與分工
 1.首先選定股東: 通常以血緣為主要人選。
   2.選定滬位: 勘查地勢和水流。
   3.取得石材: 大多就地取材。
   4.施工時段: 農曆四到五月最合適。
   5.施工法則: 先填滬房,伸腳最後。
   6.石滬維修: 石滬毀損,所有人員均要到場。
   7.祭拜石滬: 施工期間要祭拜「石滬公」的好兄弟,保平安並祈求完滬後有大豐收。




2014.04.18澎湖石滬發展文化觀光之行銷策略研究by 林宏仲(1099407040)

石滬捕魚為一種古老的世界性漁撈活動,根據文獻的記載,石滬的出現最早為新石器時代。美加、澳洲、英格蘭、夏威夷、密克羅尼西亞、芬蘭等都有文獻;韓國、日本、琉球、台灣、菲律賓、泰國、玻里尼西亞、美拉尼西亞等太平洋諸島都有石滬分佈。就現有的文獻觀之,澎湖的石滬群可能為全世界密度最高,數量最多的潮間帶大型結構物,堪稱台灣最有潛力登錄為世界文化遺產的項目之一。澎湖的石滬推估已有250年的歷史,其發展有其歷史與保存的價值,但是相關的文化資產正逐年凋零。因此,以發展文化觀光的方式,保存澎湖石滬文化刻不容緩。20041224日,澎湖第一個由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補助成立的民間文化館-「吉貝石滬文化館」,在吉貝揭幕。2005430日交通部觀光局澎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為配合吉貝石滬文化館的開館,且為發揚海洋文化並促進澎湖旅遊,由多個單位合作,共同推動「2005年澎湖石滬文化祭」系列活動,透過旅遊套裝行程及觀光地圖的導覽,將石滬介紹給國內外遊客。而此次的活動更獲行政院頒發「2005台灣海洋年-金鯨獎」。同年11月澎湖縣文化局辦理「澎湖研究第五屆學術研討會-石滬漁唱」,使澎湖石滬漸為世人所熟悉。綜合上述,澎湖石滬發展文化觀光似已箭在弦上,而其推廣行銷策略的探討,則為本研究關注的主要標的。 本研究採用參與觀察法配合深度訪談以收集資料,並參考藍海策略進行澎湖石滬發展文化觀光的分析及探討,利用STPSWOT分析澎湖石滬發展文化觀光的可行性。澎湖石滬發展文化觀光之行銷策略的STP 析結果為:(一)市場區隔(Market Segmentation):石滬文化觀光所面臨的市場可劃分為靜態旅遊活動及動態旅遊活動,而石滬文化觀光是屬於較偏動態的休閒遊憩活動。而從事石滬文化觀光者,不論是小孩、大人、老人、親子家庭、情侶、夫妻等皆能參與。(二)目標市場(Market Targeting):將目標顧客群鎖定前來澎湖旅遊的觀光客,不論是小孩、大人、老人、親子家庭、情侶、夫妻等。澎湖每年夏季為觀光客最多的季節,倘若把握充滿商機的夏季,不斷提升服務品質、服務態度、並能結合創意,滿足顧客需求,讓顧客在體驗文化觀光旅遊服務的同時有賓至如歸的感覺,優質的服務及體驗才能讓顧客回流。(三)市場定位(Market Positioning)1.產品策略:針對不同族群設計出不同的菜單。顧客為家庭成員,可設計家庭親子同遊活動,例如:石滬抓魚體驗,年輕族群可設計較刺激、新鮮感的活動,例如:浮潛;2.定價策略:依照全票(大人)、半票(小孩)團體來訂價,採固定費用制,淡季另行調整;3.通路策略:可在澎湖本島及各島(望安、七美及吉貝)設立體驗區,讓想體驗石滬樂趣的民眾,澎湖菊島的石滬是獨一無二的;4.促銷策略:由於冬、夏季觀光旅遊的淡、旺季明顯對比,故冬季可採促銷優惠方案來吸引顧客上門。 澎湖石滬推展文化觀光之可行性策略的SWOT分析結果為:(一)內在優勢(Strength)1.可從事海域遊憩活動,退潮時可進入石滬撿拾魚、蝦、貝類等,讓觀光客認識石滬裡的生物,並體驗石滬的相關漁法;2.可供開放體驗的石滬,其聯近海域都算安全無虞。(二)內在缺點(Weakness)1.為維護石滬原貌,必要的維修及保存是一定要的,故經費來源是個問題;2.冬季的東北季風強勁;3.由於9410月各家航空公司調漲機票價格,目前機票並不便宜;4.在石滬地區從事海域遊憩活動,須局限於海水的漲、退潮,時間點、潮差的限制。(三)外在機會(Opportunity)1.國人日漸重視休閒遊憩活動及健康,目前休閒觀光旅遊市場正成長快速;2.文化觀光及生態旅遊日漸被世界各國所重視,發展石滬文化觀光成為世界旅遊景點指標機會佳;3.石滬推展文化觀光經評估具有特色。(四)外在威脅(Threat)1.石滬若不發展為地方特色,很容易被其它濱海地區傳統漁業競爭者給取代;2.台灣到澎湖的交通不像本島利用開車、坐火車、捷運等大眾運輸,且交通費用也比本島來的貴。 運用澎湖傳統石滬捕魚資源的文化內在優勢,及經濟水準提升後國人日漸重視休閒及文化觀光的外在機會;配合冬季機票、旅館折價整合行銷方案及文化特性品質轉換澎湖東北季風及交通費用的內在缺點,及強調體驗傳統石滬捕魚文化及文化觀光市場獨一無二的特色,則可避開甚至轉換外在威脅,不斷的特色要素的創意及精緻提升以吸引公共媒體報導,必可充份展現藍色海洋市場之價值創新與永續經營。
參考文獻:http://www.airiti.com/ceps/ec_en/ecjnlarticleView.aspx?jnlcattype=1&jnlptype=2&jnltype=177&jnliid=4207&issueiid=67721&atliid=1134850

2014.04.18 鳥嶼石滬抱墩體驗 (楊孟錕 1099416056)




立網抱墩是利用魚的特性所設計的自然陷阱,在退潮時補捉躲在墩裡面的海中生物。




抱礅俗稱「拆魚厝」,這是澎湖早期居民利用石斑魚喜歡躲藏在石縫中的特性,遂於潮間帶設下石堆陷阱(幫魚蓋房子);待退潮後,在礅外圍一圈網子,再一一拆下石頭,即可捕到魚。拆下的石頭,邊拆邊堆成另一個礅,又可繼續捕魚。



網友協力合作拆墩(一般業者會先示範拆一個墩給遊客看,之後再由所有遊客自行通力合作拆墩捕魚,由於每次的魚貨量都不一定,所以建議網友不要期望可以捕獲大量的魚貨,一般來說螃蟹以及小魚比較多,這個活動主要是體驗澎湖婦女的捕魚謀生方式)

▼ 解說員教導抱敦方法



▼ 抱礅所補到的魚,也吸引了小朋友觸摸魚體的興趣~



▼ 抱礅確實是闔家同樂的好活動!

2014.04.18澎湖石滬發展文化觀光之行銷策略研究by 林宏仲(1099407040)

石滬捕魚為一種古老的世界性漁撈活動,根據文獻的記載,石滬的出現最早為新石器時代。美加、澳洲、英格蘭、夏威夷、密克羅尼西亞、芬蘭等都有文獻;韓國、日本、琉球、台灣、菲律賓、泰國、玻里尼西亞、美拉尼西亞等太平洋諸島都有石滬分佈。就現有的文獻觀之,澎湖的石滬群可能為全世界密度最高,數量最多的潮間帶大型結構物,堪稱台灣最有潛力登錄為世界文化遺產的項目之一。澎湖的石滬推估已有250年的歷史,其發展有其歷史與保存的價值,但是相關的文化資產正逐年凋零。因此,以發展文化觀光的方式,保存澎湖石滬文化刻不容緩。20041224日,澎湖第一個由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補助成立的民間文化館-「吉貝石滬文化館」,在吉貝揭幕。2005430日交通部觀光局澎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為配合吉貝石滬文化館的開館,且為發揚海洋文化並促進澎湖旅遊,由多個單位合作,共同推動「2005年澎湖石滬文化祭」系列活動,透過旅遊套裝行程及觀光地圖的導覽,將石滬介紹給國內外遊客。而此次的活動更獲行政院頒發「2005台灣海洋年-金鯨獎」。同年11月澎湖縣文化局辦理「澎湖研究第五屆學術研討會-石滬漁唱」,使澎湖石滬漸為世人所熟悉。綜合上述,澎湖石滬發展文化觀光似已箭在弦上,而其推廣行銷策略的探討,則為本研究關注的主要標的。 本研究採用參與觀察法配合深度訪談以收集資料,並參考藍海策略進行澎湖石滬發展文化觀光的分析及探討,利用STPSWOT分析澎湖石滬發展文化觀光的可行性。澎湖石滬發展文化觀光之行銷策略的STP 析結果為:(一)市場區隔(Market Segmentation):石滬文化觀光所面臨的市場可劃分為靜態旅遊活動及動態旅遊活動,而石滬文化觀光是屬於較偏動態的休閒遊憩活動。而從事石滬文化觀光者,不論是小孩、大人、老人、親子家庭、情侶、夫妻等皆能參與。(二)目標市場(Market Targeting):將目標顧客群鎖定前來澎湖旅遊的觀光客,不論是小孩、大人、老人、親子家庭、情侶、夫妻等。澎湖每年夏季為觀光客最多的季節,倘若把握充滿商機的夏季,不斷提升服務品質、服務態度、並能結合創意,滿足顧客需求,讓顧客在體驗文化觀光旅遊服務的同時有賓至如歸的感覺,優質的服務及體驗才能讓顧客回流。(三)市場定位(Market Positioning)1.產品策略:針對不同族群設計出不同的菜單。顧客為家庭成員,可設計家庭親子同遊活動,例如:石滬抓魚體驗,年輕族群可設計較刺激、新鮮感的活動,例如:浮潛;2.定價策略:依照全票(大人)、半票(小孩)團體來訂價,採固定費用制,淡季另行調整;3.通路策略:可在澎湖本島及各島(望安、七美及吉貝)設立體驗區,讓想體驗石滬樂趣的民眾,澎湖菊島的石滬是獨一無二的;4.促銷策略:由於冬、夏季觀光旅遊的淡、旺季明顯對比,故冬季可採促銷優惠方案來吸引顧客上門。 澎湖石滬推展文化觀光之可行性策略的SWOT分析結果為:(一)內在優勢(Strength)1.可從事海域遊憩活動,退潮時可進入石滬撿拾魚、蝦、貝類等,讓觀光客認識石滬裡的生物,並體驗石滬的相關漁法;2.可供開放體驗的石滬,其聯近海域都算安全無虞。(二)內在缺點(Weakness)1.為維護石滬原貌,必要的維修及保存是一定要的,故經費來源是個問題;2.冬季的東北季風強勁;3.由於9410月各家航空公司調漲機票價格,目前機票並不便宜;4.在石滬地區從事海域遊憩活動,須局限於海水的漲、退潮,時間點、潮差的限制。(三)外在機會(Opportunity)1.國人日漸重視休閒遊憩活動及健康,目前休閒觀光旅遊市場正成長快速;2.文化觀光及生態旅遊日漸被世界各國所重視,發展石滬文化觀光成為世界旅遊景點指標機會佳;3.石滬推展文化觀光經評估具有特色。(四)外在威脅(Threat)1.石滬若不發展為地方特色,很容易被其它濱海地區傳統漁業競爭者給取代;2.台灣到澎湖的交通不像本島利用開車、坐火車、捷運等大眾運輸,且交通費用也比本島來的貴。 運用澎湖傳統石滬捕魚資源的文化內在優勢,及經濟水準提升後國人日漸重視休閒及文化觀光的外在機會;配合冬季機票、旅館折價整合行銷方案及文化特性品質轉換澎湖東北季風及交通費用的內在缺點,及強調體驗傳統石滬捕魚文化及文化觀光市場獨一無二的特色,則可避開甚至轉換外在威脅,不斷的特色要素的創意及精緻提升以吸引公共媒體報導,必可充份展現藍色海洋市場之價值創新與永續經營。
參考文獻:http://www.airiti.com/ceps/ec_en/ecjnlarticleView.aspx?jnlcattype=1&jnlptype=2&jnltype=177&jnliid=4207&issueiid=67721&atliid=1134850

2014.04.18 世界石滬及建造條件 ( 楊孟錕 1099416056 )

世界石滬的歷史有七百多年,但是全球各地遺留下來的石滬已寥寥可數,主要分布在日本的琉球群島、菲律賓、玻里尼西亞群島及澎湖群島。澎湖的石滬是早期居民以玄武岩及珊瑚礁石所建造的捕魚陷阱,漲潮時魚群隨著潮水游到石滬內覓食,退潮時海水由石縫排出,魚群則被石塊擋住,身陷石滬的滬房裡,滬主便可於巡滬時以網具輕易捕捉。
池西石滬
  
石滬的建照四條件
澎湖的第一口石滬建於何時因年代久遠已不可考,但最早有關石滬的記載出現在1696(清康熙35),如此算來,澎湖的石滬從盛而衰至少經歷了312(截至2008)。石滬的建造需要四項主要條件:
1. 漲退潮的潮差要夠大;
2. 要能取得建造石滬所需的石材;
3. 風浪要強大;
4. 礁棚面積要廣大。
澎湖擁有天然的石材,即玄武岩及珊瑚礁石,居民用它們堆疊形成石滬;澎湖群島四周海岸的潮差平均達二到三公尺以上;冬季將近半年的時間風強浪大;而且珊瑚礁淺坪區域相當廣闊,所以在地理上擁有最好的條件與資源,相當適合發展石滬漁業。澎湖縣經統計共有589口石滬,其中以白沙鄉吉貝村數量居冠,有103口之多。吉貝嶼位於澎湖本島北,珊瑚礁棚廣大,海洋資源豐富,因此當地石滬漁業非常發達,目前103口石滬中,完整的尚有45口,許多已傾圯的石滬正陸續地被修復。
奎壁山石滬
分工合作建石滬
建造與修復石滬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及人力,需要整個漁村的勞動人口分工合作才能完成。因此從建造、所有權的取得、維護、漁獲分配、管理與石滬祭拜等等都發展出一套獨特的規則,在石滬漁業的鼎盛時期,石滬對整個漁村的捕撈結構、勞動人口分配、生產力的提升、漁業資源的再分配,以至於漁村的經濟與人文生活等都扮演著極重要的角色。
內垵石滬
  
自然人為破壞
然而隨著環境變遷與漁撈技術進步,漁船捕撈漸漸取代傳統的自然漁法,過漁使沿海漁業資源枯竭,石滬漁業已大不如前。早期石滬股份所代表的穩定生活、社會地位甚至男子娶妻的說帖,都隨之消逝。由於石滬漁獲不再是漁村的主要經濟來源,當石滬遭受自然或人為破壞時,滬主不再加以修復,所以只剩下少數完整的石滬。
2005澎湖石滬文化祭
為了能夠繼續保存完整的石滬及其文化,澎湖產官學界在2005年結合推廣”2005澎湖石滬文化祭”,希望能發揚澎湖特有的海洋文化並促進當地生態旅遊,讓更多人能更了解澎湖石滬的文化及特色,繼續將先民的智慧發揚光大。


律賓Zayas博士讚澎湖石滬為國際文化資產以文找文
  〈中央社記者許耀彬澎湖縣十七日電〉澎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長陳阿賓今天下午表示,近日接獲菲律賓籍教授Cynthia Neri Zayas 博士來函讚譽澎湖石滬數量、造型與功能完整性等,都具有國際文化資產的價值。她將在本月撰文在國際期刊專題報導,希望透過學術交流能增加澎湖在國際間知名度。


  菲律賓籍人類文化學教授Cynthia Neri Zayas博士,刻正從事傳統漁撈─石滬文化產業作專案學術研究,希望從漁民記憶中就漁法、社會學的觀點與生態技術層面建置太平洋海域石滬傳統漁撈文化資產,並在去〈九十五〉年十一月遠來澎湖考察,並透過澎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協助實地踏勘與提供相關資料。
  澎管處長陳阿賓說,Zayas博士專長為人類文化學,目前正在日本大學共同利用機關法人人間文化機構所屬國際日本文化研究中心〈INTERNATIONAL RESEARCHCENTER FOR JAPANESE STUDIES〉進行專案研究。並從事九州,沖繩、澎湖群島、菲律賓及印尼諸群島傳統漁撈石滬的研究。
  陳阿賓指出,Zayas博士回日本後特別寄送七本日本石滬文獻史料供澎管處作為推動石滬生態體驗活動的參考,並應允在本月份在國際期刊專題報導澎湖觀光資源與石滬資訊,期望透過學術交流能增加澎湖在國際間的知名度。
  陳阿賓轉述表示,同時在函中讚譽指出,Zayas博士認為澎湖的先民擁有高度的智慧,能善用潮間帶地形就地取材,設置漁撈陷阱,尤其石滬造型優美,是彌足珍貴的文化資產。澎湖應該有計畫的維護,並輔導漁民轉型發展休閒漁業活動,亦可以透過國際學術研討會推向國際舞台,讓石滬傳統漁撈文化產業發揮永續功能。
  陳阿賓也說,Zayas博士在信中表示,太平洋海域北起日本九州,南下沖繩、澎湖群島、菲律賓及印尼諸群島沿線都有石滬的捕魚設施。日本有「石滬是後花園的廚房」雅譽、菲律賓的石滬則較具休閒性,而澎湖石滬數量多、造型美且多樣與完整,例如七美「雙心石滬」,已成為澎湖七美的意象與愛情的圖騰象徵,值得向國際推廣;另從人類學觀點來看,因屬於家族性產業,具有凝聚力和促進社會的安定力量,是一項極其珍貴的文化資產。
  陳阿賓表示,透過Zayas博士將澎湖觀光資源與石滬資訊透過學術交流,再一次將澎湖行銷國際。澎管處已透過澎湖觀光產業聯盟積極整合,期望澎湖的傳統漁撈石滬文化產業,經產、官、學各界合作,積極落實生態資源整合與維護,並積極彙整石滬資料,評估推動國際研討會可行性,結合石滬生態體驗活動,豐富澎湖觀光旅遊的內涵。
石滬文化館